好人史玉田

2018-04-21
牛喜年
262

读了李贻玲写的《难忘北大荒》,除了引发我许多回忆,最让我感到满足的是让我从中领略了老一辈垦荒者的风采!

所以用“好人”这个很平凡的字眼来给史玉田定位,是因为现在人们对好人的出现特别的渴望;更因为现在的干部能把“好人”做到史玉田这个份儿上,也真是难能可贵!

他做了什么让你如此看重?请看1

《难忘》说:史玉田教育知青,再教育,不光学农活,要学习贫下中农的思想,学习贫下中农的感情,要和大家打成一片,要改掉身上的娇气、傲气。他还亲自为返城的知青钉箱子,打包,告诉给父母带点山货和当地土特产。远离父母的我们,能有如此中肯的教诲,温暖的慈爱,实属幸运。说这些话,现在是很时尚,也不太往心里去。但是,在史玉田看来,教育年轻一代,是共产党人的庄严使命。他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成为了知青的挚友、严师。

在实现习近平时代中国梦的进程中,我们是多么需要大批像史玉田这样的干部,为我们这些老同志在树德育人方面解决后顾之忧啊。

请看2

《难忘》是这么介绍的:徐汉文、刘兆林、周炳志、许明山、郑培基是戴着黑五类帽子的技术骨干老知识分子。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启用他们,要冒多大的风险!但是,机务的技术改革迫在眉睫,关系到农业收成的成败。于是,史玉田拍板让他们大胆工作,最终技改成功,一连的春播得以顺利完成。史玉田高兴的“披着衣服的两个空袖子,摆来摆去,像鸭子似的”

一连的先进事迹很快见报。后来,徐汉文等,又为当地的技术改革做出了很多贡献。《难忘》用“受宠若惊”来形容这些技术人员精神解放的状态真不为过。拿现在的话说,人是第一位的,爱护人是共产党的立党之本。史玉田是践行党的宗旨的模范!

换位思考,现在的某些领导遇到此类事,能怎么做来表示对党的忠诚?是将徐、刘等人摁倒在地,再踏上一只脚,以此邀功;还是任凭生产受损,泰然处之,静观事变或者最终把生产受损的责任设法转嫁他人?史玉田内个时候就顶着被罢免的风险,为诸将领树立了榜样!

更请看3:《难忘》记叙道:“一心为党,为公,为民的老书记向您鞠躬啦”。我也想说:好人史玉田我向您鞠躬啦。因为“记忆里的60年代,人们吃不饱肚子,您有意把东边割下的稻子留下几大堆,让人们去‘偷’”

好家伙,这不是欺瞒上级吗,这不是知法犯法吗?

但是且慢,有道是人民的利益大于一切!我史玉田看不见罢了,我史玉田看见了,岂能袖手旁观而自保,又岂能不救民于危难而自荣!只要不饿死人,其他,管不了那么多了。

特定的年代、特定的国情,是判定一个干部执政理念、执政水平的最佳客观依凭。那个灾难深重年代,能安定一方百姓,使其免遭于难,是史玉田党性原则的体现。

其实,欺瞒上级、知法犯法,在我们今天的有些部门有些干部身上,倒是体现的挺充分的。史玉田同志的作为,使假公济私与克己奉公有了明确的参照。他彰显了一个共产党干部爱民如子的情怀,也透视出某些人高高在上、漠视群众利益的可恶嘴脸。

当年风风雨雨、艰难困苦的生活本身就是一种磨练。这种磨练就包涵了我们的父辈——那里的人民对我们的言传身教。《难忘》中提到的史玉田书记的几件事所反映出的精神价值,对我来说,真可以用“震撼”二字来表述。因为它不但曾经照亮了我们,也照见了今人的不足。

我们荒友常常满怀激情地歌颂自己亲历的那段生活,为什么,其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在我们梦开始的地方,有很多具有像史玉田书记那样的优秀品质和高尚情操的干部,曾经用他们的情感温暖着我们,用他们的行事理念教育我们一代知青。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

不管莫言是如何评价这场运动的,也不管这场运动的起源是如何的不可思议,但那个时候下乡知青的精神走向的总趋势是向上的,而且一路走高。仅就这一点,还不能说明这个教育确有必要吗?反言之,有什么比亿万青年的精神滑坡更可怕的呢!(其后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什么状况,老同志们自有评说)

我们丝毫不能松动我们为之奋斗的上山下乡运动积极成果的认识。这是我们知青老同志们共同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