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传递——为了把《荒友情深》送到每位荒友的手中

2016-09-14
一连荒友会
322

  今年的7月下旬好像比往年都热,树上的知了不停地叫着原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三师二十九团一连的老知青都不时地相互打听,几年来,从相册制作开始一直牵动着大家的心,现在从哈尔滨寄往途中的快件什么时候送到。

   前些天,一连荒友会在他们自己的微信群《荒友之家》专门组织了相册《荒友情深》征订启动仪式,会后,各地代表分头行动,组织分布在各地原一连的荒友积极响应,大家四处联系,奔走相告踊跃订购为了支持这项爱心活动,有的一下就订了4本,送给当年的战友第一批收到相册的天津荒友,还为此隆重举行了相册发放仪式……。

   几天来,大家都爱不释手翻看盼望已久的相册,拉着自己的亲朋好友和孩子讲述照片里的故事,回想往事,浮想联翩,沉浸在激动和感慨之中。

   这不是一部普通的相册,他记载了我们几十年前在北大荒留下的青春和理想,是哈尔滨知青樊玉敏为一连荒友及后人,花费几年的时间留下的宝贵财富,是他执着、无私奉献精神的结晶;是荒友们在黑土地结下情缘的爱心传递;这里凝结着多少人的心血是大家群策群力,共同努力的硕果

   虽然,相册从制作、印刷到预定、发行已经圆满完成,达到了预期效果,但他在荒友们中产生的影响远远不会结束。相册一共印刷了200本,送出的就有近30册,当送到很多老职工和有病的战友手里时,他们接过来的是一份爱心,感觉到的是知青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感受到的是北大荒精神和荒友情深。

下面是主编和部分荒友的

主编:樊玉敏

   为了把《荒友情深》送到每位荒友的手中

   《荒友情深》和大家见面了,这是一部,兵团3师29团一连知青们,半个世纪以来,生产、生活、家庭经历的浓缩后的影像档案、是一部一连知青历史的恢宏画卷,同时,也是许许多多荒友们齐心协力、为之共同努力的丰硕结果。

   几年来,在相册编制的过程中,在照片的征集、整理、分类方面:广大荒友积极踊跃、多次的提供知青们不同时期的各类新、老照片。苗玉波、岳滨汉就几次把找到照片送到我的办公室,曹济龙找出家中的影集让我挑选,还有更多的荒友利用网络,把照片直接发给我,或把照片发到一连QQ群的相册中。

   在文字编辑和内容设置中:荒友们反复斟酌、推敲,李忠惠、李玉婕、董烨等不厌其烦的提出各类不同的意见或建议、认真纠正每一个字,每一句话;倪政平提出,增加第十部分“怀念战友”;全桂琴、王海峰反复核对一连本地知青的名单,最大限度上使文字内容不留遗憾。

   洪烈、郝小强的爱人泰康提供大量的网络技能和图片处理技术上的支持。

   在选择印刷方面:苗玉波跑了近半年时间,找熟人,比价格,看质量,在绝大多数厂家报价的情况下,通过关系,把每册的价格降低。

    相册在预订的过程中,荒友会、荒友之家,洪烈、杨淑敏、全桂琴、还各地的知青代表,广泛宣传、确定价格和发放范围,以确保相册的预订和发送。

  相册印刷时,苗玉波就开始联系快递邮寄事宜,在相册交货的当天晚上,就完成了快递发货,使快递价格降到最低。

   很多荒友说:《荒友情深》是一连知青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荒友们增进了解、相互关爱的纽带和桥梁。

   在此,我再一次的衷心感谢,长期以来,一如既往的关心、支持知青相册的编辑制作,并提供大量影像资料、新、老照片的荒友和好朋友!

   愿《荒友情深》珍藏在每个荒友的心底!

天津知青李忠惠:

   天愈热,情愈浓

   «荒友情深»相册发送到天津后,各位荒友便迫不急待地讯问何时才能领到相册。经讯问大家合适的时间后,定于7月26日大家聚会并领相册。没想到这次聚会竟来了21位荒友,开创天津荒友聚会人员之多的记录,尽管当天气温高达33度,从中可见相册的感召力,凝聚力。聚会时大家又商量何时给马国栋送相册。大家都说越快越好,于是根据多数人的意见,不顾当天35度的高温,定于28日到马国栋家。马国栋见到大家和赠送给他的相册后,心情十分激动,并在天津荒友微信群里发信息,感谢大家。聚会中大家得知杨淑华夫人患病,大家想到每年春节在杨淑华家聚会时,他们全家为大家忙碌的情景,于是决定30日去杨淑华家看望其夫人并送上慰问金。当天也是35度高温。这中间李玉婕还冒着酷暑将相册送到其他不方便出来的荒友家。这真是天气愈热,荒友情愈浓。

当地知青任凤莲:

   今夜无眠,下午由原一连的蔺玉芝转来《荒友情深》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三师二十九团一连知青相册。迫不及待的快速翻看每页,再倒回来停留在穿越近半个世纪的每张稚嫩的脸上细细端详!认识的、不认识都倍感亲切。再回首看看连自己都不认识自己了,况且他人。这哪是一本相册,这是从那个年代,那片黑土地滋生出来的举世无双的特殊情感,现如今我们都从60后奔70了,古话讲:“人活70古来稀,可我们为什么还那么不舍那段经历?因为这种经历已将我们这些毫无血缘关系的特殊群体变成了亲人!相册详细记载了这些曾经的点点滴滴!谢谢参加相册整编的所有战友,你们的辛勤劳动换来了我们想忘也不能忘的精彩瞬间、画面和彼此幸福的今日!

上海知青倪政平:

   说心里话,我现在最想的,是那些个早逝了的兄弟姐妹,一个个鲜活的身影,曾经和我们一起用还未长结实的肩膀、用苦涩的青春,义不容辞地扛起了历史賦于我们这一代人独特的历史重任,在北大荒这片土地上屯垦戍边。我们曾经在一个锅里吃大馇子、啃窝头,一个炕上玩乐、睡觉,一起战斗、工作、生活。不管是哪儿的,彼此都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如今,四十多年过去了,我们都安度着幸福的晚年,怎么能忘记曾经朝夕相处的这些不幸早逝了的兄弟姐妹呢?谨以这本凝聚我们的历史和深情的相册,告慰他(她)们……

樊玉敏战友滕保安

   《荒友情深》刚刚收到!我粗略的翻了一遍,真的被你的‘荒友情’深深的感动了!令人难以至信的工作量,收集和整理了上万张珍贵的照片,这要付出多少心血,多少精力啊!你做了一件大好事,大善事!你让一连的全体战友,又重新看到了当年的丰彩,回忆起了一生中最难忘的,金子般的年华。大家都会像收藏珍宝一样,把这本册子珍藏在每个人的心底!大家会永远感谢你!看到你的照片,有了我们当年在一起的印象。谢谢你还记得我,並送来这么好的礼物。我只想说:玉敏,你是好样的,你的这片荒友之情,会感染更多的战友,使我们的荒友之程,永远辉煌!

上海知青阮晴萍:

   樊哥,感谢你为一连知青留下了一份这么珍贵的礼物!我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这份荒友情深的念想,早己在我们心中生根,开花,结果。再次感谢你和一切为荒友群辛勤付出的兄弟姐妹们!这里的每一副画。都有背后的故事,勾起大家的回想。每幅画都凝结着设计师的匠心,你们的功德将为日趋老去的我们及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了一份功不可没的精神财产!

天津知青王洪欣:

   衷心的感谢玉敏大哥以及为像册负出辛苦的荒友兄弟姐妹。这是我们的精神财富,为我们留下永久的回忆和纪念。要永久的保存,珍藏。

佳木斯知青徐锦荣:

   樊玉敏大哥创建了荒友情深相册为之付出了无私的奉献还有许多荒友也默默的付出了很多我们一定将这部相册永远珍藏留给后人这是我们的亲身经历!

北京知青杨淑敏:

   樊哥的相册制作对活跃群里氛围,增强一连凝聚力起到积极的作用,给大家带来了无限的欢乐和美好难忘的回忆,樊哥为一连<荒友之家>做出的贡献,我们感激不尽。

   今天上午和凤英携带荒友相册一同去探望小强,并送去大家的关心和问候,小强在她爱人十多年如一日的精心照顾下,一直处在一个良好的状态当中,他们夫妇非常感谢荒友们的关心,更让我们感动的是.秦康大哥拒绝了我代表荒友送上的相册,一再说小强与大家一样订阅相册,不能不收费,要求把免费相册留给更困难的人。争执不下!我只好屈服了。

   秦大哥把我们的相册做成了电视片,加上配音和音乐,让我们有了一个更新的感受。很让人感动。

当地知青齐放:

   为发佈《一连相册》问世和《一连网站》创建感怀吟诗一首

   《荒友情深》横世展,  一代知青名古千 。

     碧血丹心沁壮志 ,中華奇葩其盛妍 。

     身透乳嗅战大荒 ,风尘纯青返城園 。

     桑榆暮景色不逊 ,花甲未忘优國寒 。  

   《一连网站》号角台,鞭鞑时弊击贪官。

      捍卫公平扶正義,玉宇朗朗锦河山。

各地组织不同形式的相册发放仪式

1、天津组织的相册发放仪式

2、天津战友合影

3、天津知青把相册送到马国栋手中

   根据樊哥提议,赠送天津知青马国栋等人相册,表示大家对他的关爱。下面是马国栋的回复:

   今天天津的荒友把我想念多年的29团1连全体战友们的像册送到了我家,我很高兴!首先感谢以玉敏大哥为首编创,印刷,分发,并发到每位战友们手上的战友们!您们辛苦了!在此深表感谢!天津的战友们没有忘记我!29团1连的战友没有忘记我!谢谢大家!谢谢大家!!大家放心,我一定会努力的!

4、农场老职工和他们的二代合影

   杨殿荣的女儿:我老爸看到你们托付梁姨送来的纪念相册,非常激动,他今年八十五岁,可眼睛一点不花,看见你们的照片,感到很亲切,他让我替他谢谢你们大家没有忘记他,欢迎你们常回来做客!!!

5、老连长肖荣翻看相册

6、相册送到当年的转业军官钟振江的

7、农场老职工组织相册专场研讨会

8、在京的部分知青

9、相册送到郝小强家

10、哈尔滨知青在相册发放仪式上合影

11、相册主编樊玉敏讲话

   是北大荒那片神奇的热土,把我们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到一起,是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艰苦环境,让荒友们亲如手足兄弟。

12、发放仪式现场

13、上海知青一起聚会

14、新上海知青发放相册

15、老上海知青一起聚会

16、上海知青朱劲松挥笔作诗

17、一连相册《荒友情深》参加2016年10月22日在北京举办的《全国知青出版物及作品展》

18、《荒友情深》一书由首都图书馆收藏,主编樊玉敏荣获荣誉证书。

最后,我们再一次重温天津战友李忠惠为本相册写的序言

   这是一本一连荒友自己拍摄的相册。虽然我们不是专业摄影者,但是北大荒建设的亲历者,我们用自己的视觉记录了当年的峥嵘岁月和分别后的相聚时刻。

   这是一本由一连荒友自己编辑而成的相册。虽然我们不是专业美编,但凭着对荒友的深厚情谊,承担着对传播知青文化的责任。

   由樊玉敏主编,众多荒友协助,自2012年9月,百名荒友聚会北戴河之日起至今,在近5年的时间里,对荒友提供的上万帧照片,进行反复辨认、认真分类、剪裁、修版、遴选、润色,直至编辑成册。

   翻开相册让我泪眼模糊、心潮浪起。这不是一般的相册,而是一首用理想吟唱的歌,用生命谱成的曲。是一段逝去的历史,久远而清晰,是一份珍藏,永留在心底。

   忆往昔,我们怀揣理想,告别繁华的都市,来到荒凉的北疆亲吻贫瘠。

   忘不了,泥泞的田野留下年轻的足迹;

   忘不了,漫天风雪,却汗透棉衣的劳动场景;

   忘不了,炎炎夏日,“小咬”“瞎蜢”蚊子的轮番叮咬

   忘不了,经常停电,一盏油灯曾陪伴我们度过多少不眠的夜晚;

   忘不了,应对缺水,关于脸的清洁只能一三五干擦,二四六不洗;

   忘不了,生锈铁锅煮的菜汤清澈见底;

   忘不了,劳动过后,悠扬的琴声,依然在一连上空飘起……

   多少次,耳边响起母亲的叮咛,冷不丁在梦中惊起;

   多少次,反复拆看远方的家书,仿佛就和父亲在一起;

   多少次,在厚厚的日记里,写下心中的秘密;

   多少次,泪流满面,梦回故里……

   岁月流逝,带不走风雨的见证;

   光阴荏苒,挥不去峥嵘的记忆。

   尽管曾经婀娜的倩影,如今已不再窈窕;

   尽管曾经潇洒的小伙,如今已不复帅气;

   但我们与共和国一起成长,一起同悲共喜:

   在她最困难的时候,我们向北大荒进发;

   在她最需要的时刻,我们默默耕耘黑土地;

   在她最动荡的年代里,我们挥洒青春;

   在她前进的征途上,我们牺牲着自己。

   四十多年从北到南;半个世纪由东到西。

   也许,一番拼搏,有些荒友已经事业有成;

   也许,辛勤的努力,让一些荒友自满得意;

   也许,虽经不懈的追求,有些荒友又回到原来的起点;

   也许,还有些荒友一直守候贫穷,波澜不惊,平淡无奇……

   但是,我们都是曾经的一连知青,曾携手寻找相同的慰藉。

   相册中有很多是各地荒友相聚的照片,我深深被大家的战友情感动。从大家的面容上,我看到“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冰清玉洁之情;

   看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清澈明净之情;

   看到“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依依不舍之情。

   人活过60,也都活得明明白白了,什么都能放得下,唯有这个“情'字,挥之不去,赶之不走,尤其是战友之情。

   这友情像阳光一样温暖,像流水一样绵长,

   像月光一样清澈,像梅花一样芳香。

   想当年,在黑土地上,这友情温暖过多少孤独的心灵,这友情滋润过多少渴望的目光。

   试问,漫漫人生路,滚滚红尘中,谁的心灵不需要友情的陪伴,谁的生命不需要友情的滋润?    

   可以说,没有朋友的人生是孤独的人生,

   没有友情的心灵是荒芜的心灵。

   我渴望高山流水的千古绝响、桃园结义的情深义重、曲水流觞的兰亭集会。那甘甜如酒、醇美似梦的友情可以让沉重的红尘不再沉重,可以让寂寞的心灵不再寂寞。

   在我们今后的生命旅途中,有了友情的陪伴,心儿,会像空中的鸟儿一样自由翱翔,灵魂,会像大海一样辽阔坦荡。友情是灵魂之需,是生命之需。

   朋友们,让我们珍惜友情,

   让友情温暖过去,

   让友情照亮未来。